还记得《西虹市首富》里
瘦一斤赔钱的脂肪险吗?
现实中虽没有这个操作
但保险业的脑洞可没少开!
中秋赏月险、扶老人险、鹿晗恋爱险...
光听名字就让人好奇!
今天就扒扒这些非主流保险
看是创新先锋还是营销噱头
顺便教你避开智商税
你是不是也有过中秋想出门赏月
结果被乌云搅黄的经历?
2013 年的中秋赏月险
堪称营销鬼才
花20元保广深沪赏月成功
(看到月亮)
看不到赔50元
花99元保41城
看不到赔188元
还附赠10万意外险和月饼
但本质像天气对赌
保障仅限中秋当晚
和保险的长期保障核心差远了
2015年扶老人险刷爆朋友圈
3 块钱保一年
被讹了能赔 2 万诉讼费
直击社会信任痛点
但核心问题在缺乏精算基础
被讹概率、诉讼成本难统计
定价纯属盲人摸象
最离谱的是2017年鹿晗恋爱险
11.11 块投保
一年后偶像没分手就赔双倍
利用粉丝经济热度
但被监管打脸
投保人与明星恋爱状态
无法律承认的可保利益
(经济利害关系)
举个栗子
给自家车买车险(财产利益)
倒是熊孩子险很正经
学名叫【监护人责任险】
娃砸了邻居玻璃、抓伤同学
保险公司能兜底
这可是《侵权责任法》撑腰的正经保障
确实化解了不少邻居找上门的尴尬
这些保险
好的一面是会玩互联网营销
靠奇葩名字刷存在感
比传统保险省广告费
还能精准抓人群
(比如粉丝经济)
但槽点也明显
大多没数据支撑
扶老人被讹概率都算不清
纯属瞎定价
有的只顾赚眼球
理赔时找不到人
容易让消费者对保险行业整体
产生误解和不信任
友友们遇到新奇保险
别急着买先看这三点
法律基础(可保利益)
灵魂拷问:
这个保险保的东西/事件
跟我有法律承认的
直接经济利益关系吗?
我的损失能客观衡量吗?
精算基础(风险量化)
灵魂拷问:
保险公司能科学测算出
风险发生的概率
和可能造成的平均损失成本吗?
定价有据可依吗?
合规与伦理(公序良俗)
灵魂拷问:
这个产品符合监管规定吗?
它传递的是积极价值观吗?
会不会鼓励或诱发
不道德甚至违法行为?
保险的真谛从来不是博眼球
它像靠谱的老伙计
平时默默无闻
你需要时
帮你扛住钱包不能承受之重
把雪中送炭干漂亮
才是真·保险界的YYDS!
瓜吃完了
课也补了
你见过最离谱的保险是啥?
是熬夜险还是脱发险?
评论区晒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