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起涉及中国制造产品的

天价赔偿案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



美国一名6岁男童

误吞空调遥控器的纽扣电池

导致胃肠道永久性损伤

最终生产商以4000万美元

(约合人民币2.87亿元)

与家属达成和解

 

一颗小电池

凭什么赔出2.87亿天价?

关键在于美国的赔偿制度

与国内大不同

 

赔得“广”

赔偿范围远超直接医疗费

孩子的后续治疗、精神痛苦、

终身生活质量下降、

甚至未来教育机会损失

统统都要算进去

 

赔得“狠”

制度包含强大的惩罚性赔偿

旨在严惩过失、震慑行业

同时风险代理律师制度

律师可以先垫钱打官司

赢了高额分成

输了共同承担风险

这大大降低了诉讼门槛

 

本案的核心在于

可预见的安全隐患

美方法律认为

即使企业非故意

但如果产品存在可预见的、

本可通过合理设计避免的风险

企业就需负责

这次遥控器电池盖

太易被儿童打开被视为关键设计缺陷

为误吞创造了可能

 

那2.87亿巨款

谁来买单呢?

企业会破产吗?

一家遥控器出口商

年利润可能仅几千万

赔2.87亿岂不是直接凉凉?

 

不要担心!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

早已备好保险盾牌

像玩“叠叠乐”一样分层消化风险

 

第一层

基础责任险 (Primary Layer)

就像“地基”

保额通常100万-500万美元

覆盖小额事故

(本案中这层额度已耗尽)

 

第二层

超额责任险 (Excess Layer)

相当于“加高楼层”

当地基赔满时由它接棒

保额可达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

本案中苏黎世财产保险公司承保的超额层

赔付了约1.41亿人民币

(占和解金一半)

正是企业免于破产的关键

 

第三层

再保险 (Reinsurance)

 “保险公司的保险”

为分散自身风险

保险公司也会找再保公司“接盘”

防止被超大赔案“一波带走”

 

这起天价案件折射出

中国制造全球化进程中

不容忽视的安全合规挑战

应对之道

核心在于两步

 

产品安全是生命线

设计必须对标全球最严安全标准

(尤其是儿童安全)

电池盖设计缺陷看似“小麻烦”

实则是重大风险源

这不仅是合规要求

更是倒逼企业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机会

 

用好保险“防护网”

完善的保险安排绝非浪费

而是经营的“稳定器”

和巨灾时的“救命钱”

2.87亿靠企业硬扛?

结局很可能是破产

但通过基础险、超额险、再保险的层层接力

风险被有效拆分、转移、消化

企业得以生存并继续运转

 

全球化浪潮里

机遇与风险并存

深刻理解严苛的产品责任法规

主动拥抱最高安全标准

科学配置多层次保险

中国企业才能在出海路上

少踩坑、行更稳

毕竟

能让全球消费者放心的 “中国制造”

才是真的硬气!